三國時期群雄爭霸, 名將如林,在「三國演義」作者羅貫中的精心刻劃下,將關聖帝君描述最具象徵意義,加上戲曲的宣傳,歷代帝王之封贈賜號,因此關聖帝君成為近一千年最為人們所稱道。關聖帝君從建安五年(二○○年)受封「漢壽亭侯」爵位,至宋徽宗崇寧元年(一一○二年)受封為「忠惠公」,經過六年,宋徽宗再封為「昭安武安王」,這是「關公」、「關王」的由來。到了明清兩代則被尊稱為「關帝」或「關聖帝君」。 這些鋒昊已讓關聖帝君達到超賢入聖,超人入神的境界,因此關聖帝君又稱為「武聖」,與孔子稱「文 聖」並列。茲將歷代對關聖帝君的封典列表如下:
|
|
|||
朝代 | 封典年代 | 公元 | 封典情形 | |
東漢 | 獻帝初平元年 | 一九○年 | 公孫瓚表列為「別部司馬」。 | |
東漢 | 建安三年 | 一九八年 | 曹操表封「中郎將」。 | |
東漢 | 建安四年 | 一九九年 | 劉備授予「徐州太守」。 | |
東漢 | 建安五年二月 | 二○○年 | 曹操封「偏將軍」。 | |
東漢 | 建安五年四月 | 二○○年 | 曹操表封「漢壽亭侯」。 | |
東漢 | 建安十四年 | 二○九年 | 劉備授予「襄陽太守、蕩寇將軍」。 | |
東漢 | 建安十九年 | 二一四年 | 劉備授予「董督荊州事」。 | |
東漢 | 建安二十四年 | 二一九年 | 劉備拜為「前將軍假節鉞」。 | |
蜀漢 | 後主景耀三年 | 二六○年 | 追謚為「狀繆侯」。 | |
宋 | 哲宗紹聖三年 | 一○九六年 | 賜關公玉泉祠額曰「顯烈廟」。 | |
宋 | 徽宗崇寧元年 | 一一○二年 | 追封「忠惠公」。 | |
宋 | 徽宗崇寧三年 | 一一○四年 | 改封「崇寧至道真君」。 | |
宋 | 徽宗大觀二年 | 一一○八年 | 再封「昭列武安王」。 | |
宋 | 徽宗宣和五年 | 一一二三年 | 敇封「義勇武安王」。 | |
南宋 | 高宗建炎二年 | 一一二八年 | 加封為「壯繆義勇武安王」。 | |
南宋 | 孝宗淳熙四年 | 一一七七年 | 加封為「英濟王」。敇告:生立大節,與天地並傳,歿為神明,亙古今而不朽 | |
南宋 | 孝宗淳熙十四年 | 一一八七年 | 封「狀繆義武安英濟王」。 | |
元 | 文宗天歷元年 | 一三二八年 | 封「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」。 | |
明 | 太祖洪武元年 | 一三七八年 | 復原封「壽亭侯」。 | |
明 | 太祖洪武二十年正月 | 一三八七年 | 敇旨建廟於順天府(今北京)正陽門。 | |
明 | 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| 一三九四年 | 稱「漢前將軍壽亭侯」。並敇旨建江南江寧府(今南京)關廟。 | |
明 | 武宗正德四年 | 一五○九年 | 賜廟額曰「忠武」。 | |
明 | 世宗嘉靖十年 | 一五三一年 | 重訂洪武二十七年封號之誤,以「漢前將軍漢壽亭侯」為正。 | |
明 | 神宗萬曆十年 | 一五八二年 | 崇封「協天大帝」。 | |
明 | 神宗萬曆十八年 | 一五九○年 | 加封「協天大帝護國真君」。 | |
明 | 神宗萬曆二十一年 | 一五九三年 | 關林坊成,賜名「義烈」。 | |
明 | 神宗萬曆二十三年 | 一五九五年 | 敇賜解州關廟為「英烈廟」。 | |
明 | 神宗萬曆三十三年 | 一六○五年 | 崇封「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」。 | |
明 | 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十月 | 一六一四年 | 欽差司禮監太監李恩,捧九 珍珠冠一,素玉帶一、蟠龍袍一、黃牌一、書萬曆三十三年封號十六字,至正陽門關廟獻之。建醮三日頒行天下。並敇旨至解州,擇聖帝嫡系後裔三人,恩賜世襲博士二人,一博士守解州關廟承祀,一遷當陽關陵奉祀,又賜一世襲奉祀生員,適洛陽關帝冢承祀。 | |
明 | 熹宗天啟四年 | 一六二四年 | 重頒萬曆三十三年封號。 | |
清 | 太祖順治九年 | 一六五二年 | 崇封「忠義神武關聖大帝」。並恩賜解州、洛陽、當陽三廟帝裔原銜,承祀關廟。 | |
清 | 聖祖康熙四十二年 | 一七○三年 | 皇上駕幸解州拜謁關廟,親筆御書「義炳乾坤」匾以賜。 | |
清 | 聖祖康熙五十八年 | 一七一九年 | 加恩洛陽關林帝裔,賜翰林院五經博士銜,世襲承祀林墓。 | |
清 | 世宗雍正三年 | 一七二五年 | 追封聖帝三代公裔「光昭公帝曾祖、裕昌公帝祖、成忠公帝父」。 | |
清 | 世宗雍正四年 | 一七二六年 | 加恩洛陽、解州、當陽三廟帝裔。 | |
清 | 世宗雍正五年 | 一七二七年 | 命天下直、省、郡、邑皆得立關廟。賜春、秋兩祭,並用太牢。 | |
清 | 世宗雍正八年 | 一七三○年 | 追封關公為「武聖」。 | |
清 | 世宗雍正十年 | 一七三二年 | 欽命禮部避關公諱。 | |
清 | 世宗雍正十五年 | 一七三七年 | 皇上駕幸嵩岳,御制祭文,賜書「聲靈于鑠」匾。並御書「翊漢表神功龍門并峻;扶綱伸浩氣伊水同流」聯,遣官致祭關林懸掛。 | |
清 | 高宗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初一日 | 一七五六年 | 欽賜北京關廟,龍袍一、玉帶一、銅圭一。 | |
清 | 高宗乾隆二十五年 | 一七六○年 | 皇上為解州關廟欽定匾額書「神勇」二字。 | |
清 | 高宗乾隆三十三年 | 一七六八年 | 降旨加謚「靈佑」二字。 | |
清 | 仁宗嘉慶十八年 | 一八一三年 | 封謚「仁勇」。 | |
清 | 宣宗道光八年正月十三日 | 一八二八年 | 降旨加封「威顯」二字,至此被崇封為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」,洛陽關林由此得名。 | |
清 | 文宗咸豐三年 | 一八五三年 | 加封「護國」二字,並為解州關廟御書「萬世人極」匾額以賜。 | |
清 | 文宗咸豐四年 | 一八五四年 | 加封「保民」二字。 | |
清 | 文宗咸豐五年 | 一八五五年 | 又加封「精誠綏靖」四字,並加封三代王爵,「光昭王曾祖、裕昌王帝祖、成忠王父」。 | |
清 | 穆宗同治九年 | 一八七○年 | 加封「翊贊」二字。 | |
清 | 德宗光緒五年 | 一八七九年 | 加謚「宣德」二字。至此,清朝九個皇帝加封謚號長達二十六字,為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」。 | |
清 | 德宗光緒二十七年 | 一九○一年 | 九月十六日皇上奉皇太后止輦洛陽,九月十九日幸伊闕,並蒞關林瞻禮,頌賜匾額幣金,皇太后御書「威揚六合」和「氣壯崇高」匾,皇帝上御書「光昭日月」匾以賜。 |